「为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广城市数字化转型先进经验,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赋能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测绘学会在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论坛期间,联合开展2025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征集200余个案例/成果,经评审筛选,最终发布60个优秀案例/成果,并将通过多渠道进行系列展示。诚邀各界开展合作交流,详情可咨询北物联李老师(联系电话:13521200337)。」
CASE OVERVIEW
1.1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规划道路管理面临数据碎片化、跨部门协同壁垒、动态更新滞后等核心矛盾。“十四五”时期,西城区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精细化治理,对道路精细化程度要求提高,需要摸清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的基础信息,核准其空间形态分布,统筹建设全区道路规划、审批、现状数据,满足委办局、街道对道路的精细化管理和应用需求。
1.2目标
整合多源道路数据,建立道路实体数据库,构建全区道路“一张图”,实现道路分级分类精细管理,满足道路规划、审批、建设、管理、修缮等全业务流程的基础信息需求,提供道路实体API接口,支持二次开发与数据共享。
1.3特点
(1)数据整合共享:整合多部门道路数据,通过目录上链实现互联互通,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支持,树立数据整合标准化标杆。
(2)智能化处理:结合AI与GIS技术,实现智能化地图制图、时空关联分析、数据库实时更新与对比,保证数据准确、完整、及时。
(3)精细化地图:构建覆盖全、尺度全的实体数据,形成包含多种空间数据的精细化道路地图,支撑业务应用和智能决策。
INDUSTRY CHALLENGES
2.1需求现状
(1)数据精细化管理需求:道路规划、养护、应急等场景对数据颗粒度要求从“道路面”细化至“道路中心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隔离带/人行道”等14类图元。
(2)跨部门协同需求突出:规划、审批、建设等部门数据分散于纸质地图与异构系统,需整合规划红线、养护台账等多源数据,构建“一张图”以支撑全业务流程协同,如路政审批需自动关联红线数据进行合规性校验。
(3)技术融合应用深化:时空信息云平台需集成云计算、AI与GIS技术,实现部分路口交通流量的预测及部门业务的协同设计。
2.2面临挑战
(1)数据孤岛与标准碎片化:不同部门数据格式、坐标系统不统一,传统管理中存在道路属性标准差异,导致数据融合时整体效率低下。
(2)动态更新与安全压力:城市道路年均更新率超10%,传统人工巡检难以满足实时性需求;规划方案变更等操作需上链存证,保障数据可追溯。
SOLUTIONS AND SCENARIOS
3.1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
(1)多源数据整合体系
通过GNSS定位、激光扫描等技术采集道路空间数据,整合规划红线、养护台账、背街小巷等多源数据,构建包含1629条道路实体的数据库,细化至机动车道、中央隔离带、人行道等14类图元,实现道路数据“一张图”管理。
(2)标准化技术架构
构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层架构:
1)基础设施层:基于政务云环境搭建虚拟化集群,部署PostgreSQL等组件;
2)数据层:建立道路实体库、三维符号库,通过空间实体引擎实现数据关联;
3)平台层:开发道路实体API(展示/查询/统计),支持二次开发;
4)应用层:构建二维三维联动展示模块,实现规划-审批-现状数据时空关联。
(3)智能化技术融合
利用空间分析工具实现规划红线与“三区三线”合规性并进行自动审查,效率有大幅提升;通过LSTM算法能够预测部分路口的交通流量。
3.2典型应用
(1)道路数据“一张图”管理
图2 道路数据“一张图”
(2)智能化决策支撑
道路信息管理应用平台清晰地展示道路网络的结构和布局,帮助决策者了解道路的长度、宽度、使用状况等,对于制定道路建设和维护计划支撑重大,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同时,道路信息管理应用平台结合了各种交通数据、城市部件数据等,能够帮助决策者分析交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空间分析和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算法,可从大空间数据中提取知识,经过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能够进行智能化地图制图、时空关联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为突发情况提供应用场景
图3 道路数据智能化整合
SUMMARY OF EFFECTIVENESS AND VALUE
依托二三维语义化建模与区块链技术,该成果实现道路管理全流程效能跃升。在跨部门协同场景中,1629条道路数据的整合使规划审批时间从3天压缩至4小时,文保区道路违规行为识别效率提升80%,数据更新周期从季度级突破至实时响应。在交通治理领域,应急救援路线生成时间控制在15秒内,背街小巷改造方案制定效率提升40%,市民出行满意度同步提升25%。
(2)技术融合构建多维优势
1)基于《地理实体空间数据规范》构建1629条道路数据实体,包含1个大实体类、5个实体小类、14个空间图元的道路实体库,形成包含道路宽度、规划实现状态等80多种属性字段的结构化数据体系。
2)区块链驱动的跨部门系统。开发道路实体API接口(展示/查询/统计)并接入区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实现规划、审批、建设部门数据实时共享。通过“目录上链”机制,将1629条道路实体的服务接口注册至区块链,形成不可篡改的服务调用记录,数据共享效率提升60%。
(3)社会价值与长远影响
1)交通改革与政府能力提升:构建精准化、实时化管理系统,助力部门掌握道路状况、流量及拥堵情况,优化交通流,提升系统效率,节省出行时间,降低能源浪费与污染,以优质服务提升居民满意度,塑造服务型政府形象。
2)数据整合与经济价值创造:落实 “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 理念,通过道路数据分析定位事故多发路段与隐患点,针对性改善以减少事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降低赔偿救助成本,创造经济价值。
上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