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6095089/13521200337

  • 关于征集2023数字科技领域(科技项目)成果评价的通知

    关于征集2023数字科技领域(科技项目)成果评价的通知

行业资讯

<< 重要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重要公告

【智能建筑节访谈】李佳:融合共生 构建智能建筑产业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0-6-1 8:04:05   
分享到: 0

  

第五届智能建筑节期间,主办方通过远程采访、互动录播的形式,邀请了24名协会领导、企业精英、行业泰斗上“云”访谈,针对新趋势、新技术、新模式畅所欲言,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真知灼见。5月27日,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创始人、秘书长李佳作为协会代表接受了访谈,以下根据李佳秘书长访谈内容整理:

主持人:请您谈一下过去一年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李 佳:智能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行业,除了传统建筑行业下所涉及的上游建筑材料及下游的地产外,该行业还会更深入的涉及信息系统化、软件、智能化控制等现代高级行业及产品。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智能化行业也迎来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尤其是2019年,随着5G开始商用,万物互联的时代开始到来。在智能建筑方面,5G给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应用与普及带来了机会,大量自带物联网接入的设备设施推向市场,原来只用在高端楼宇的智能化应用,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建筑设备监控、安全监控、能源管理等,开始有条件在既有的建筑上实施。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019年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达到9215.98亿元。其中改造市场规模占比为35.18%;新建市场规模占比为64.82%。

主持人:今年第一季度的疫情,对全国经济都有巨大影响,您觉得对智能建筑行业会有哪些影响?

李 佳: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建筑行业遇到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行业人的技术实力和社会责任感。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了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据介绍,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5917亿元,同比下降了16%,受疫情冲击较大。

今年受疫情影响,出现建筑业总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疫情导致多地建筑企业延迟复工。

(2)建筑行业多为现场施工作业,为在疫情期间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势必会影响效率。

(3)疫情导致部分建筑企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不仅影响新项目的开展,有些企业老项目也无法顺利进行。

建筑行业的企业应对的方法,一是主动应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疫情之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共识,当下是数字化转型、修炼内功的好机会。以建筑业为例,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及BIM(建筑模型)等先进信息技术,将所有项目集成到统一的平台,将产生的数据实时汇总和有效传递,优化资源部置;同时优化企业信息系统,完善在线协作,多方资源共享、在线会议、线上培育等功能,提升沟通协调效率。

二是要加大创新的力度,需求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无论是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慧建筑还是需求个性化,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都必须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和供需短板,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三是把握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的机遇。目前,政府开始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银行在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可以预见,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是必然。如今,中国基建的定义已不仅包含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也包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新基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等)。这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提升,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利好消息,应抓住这次机会,利用好自身的专业优势,选择多方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打破国企、央企垄断基建市场的局面。

四是融合共生。疫情之下,牵一发而动全身,供应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无法正常运转,势必将影响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上游的瘫痪,也将带来下游企业的断炊,下游企业的饥饿也将反作用于上游的生产。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所以必须要着眼于推动构建建筑产业链共生发展生态圈,达到价值的共享、共融、共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主持人:您认为智能建筑领域未来值得期待的新机遇和新商机在哪里?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李 佳: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认为“智慧建筑行业已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主要机遇集中表现在有五个方面。

1、智慧建筑行业已从大建设时代进入运营管理时代

当下,智慧建筑市场也已从偏重设备设施大建设时代进入了以全局优化为目的的运营管理时代,核心需求已从解决建筑楼宇功能不健全、不舒适的问题,转移到了解决在能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智慧建筑运营管理水平提升提质的问题。

2、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正在颠覆传统智慧建筑格局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正在加深影响智慧建筑业态或形态。尤其是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这个极具革命性、颠覆性的新技术,必将对智慧建筑业务、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原有智慧建筑主要通过硬件设备设施改进和功能提升的智慧建筑,新一代智慧建筑的内涵、体系和运营管理服务模式已被软件重新定义和重构,传统智慧建筑行业格局可能被打破。

3、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智慧建筑行业带来政策红利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为智慧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政策红利。《“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强化建筑节能,开展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推动建筑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城市建设,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了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及执行质量、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数量和质量齐升、稳步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积极推进农村建筑节能5大主要任务。由此可见,新一代智慧建筑运营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必将是解决建筑能耗的问题。此外,“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我国智慧建筑走出去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4、国家机构改革释放传统智慧建筑转型升级的需求

一方面,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蹄疾步稳地向纵深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以跨部门跨系统互联互通、协同应用为核心的公共机构智慧建筑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对现有智慧建筑系统的升级改造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建设“智慧军营”成为了创新部队发展理念、推进部队建设转型的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智慧建筑”内涵和建设内容,在国防建设领域/将得到拓展与延伸。

5、智慧建筑系统的安全自主可控带来前所未有契机

智慧建筑的水、电、气、热、暖等系统是关乎人们生活生产的生命线系统。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目前在智慧建筑智能化管理、设备管理、物业管理等业务中,都大量使用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如果遭到大规模的入侵和攻击,其影响和打击是难以估量的。以供电系统为例,从全球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些重大停电事故来看,每一次事故都影响几百万人、几千万甚至几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警钟已响、破立亟待在习近平主席新网络安全观要求下,对智慧建筑领域国产自主可控技术、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提出了全新要求。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进入新时期的智慧建筑行业,也给传统智慧建筑从业企业带来了挑战,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技术穿透智慧建筑行业,传统的优势有可能越来越弱

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智慧建筑行业的穿透,使得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在垂直市场不断下沉、在关联市场不断渗透、区域与行业的概念不断模糊,新技术带来的长尾理论正在颠覆整个业态,导致了传统从业企业依靠技术不对称、消息不对称、价格不对称形成的区域、行业护城河优势已越来越弱。传统从业企业如果不能快速跟进和适应当前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大形势,有可能“生意是越来越难做”。

2、产品日新月异、利润越来越低,竞争有可能越来越激烈

在当前智慧建筑行业中,小型化、智能化、集成化、云端化等硬件产品、软件产品、运营服务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方面有可能导致企业很不容易才拥有的品牌和服务优势快速消失,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价格和利润越来越低,给微利时代下企业研发投入、招人用人带来极大挑战,有可能在智慧建筑行业形成“快鱼吃慢鱼”的竞争,“生意更难做”。

3、巨头入局打破传统市场格局,生存空间有可能越来越小

智慧建筑市场是一个十万亿元以上的大市场。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行业巨头陆续布局了新一代智慧建筑市场,而随着这些集技术、渠道、资本等多方面优势于一体的巨头入局,通过快速的资源整合、“大鱼吃小鱼”,有可能逐步蚕食传统从业企业生存空间和市场份额,“生意还是越来越难做”。 

主持人:您认为如何围绕智能建筑的产业特点,提升智能建筑产业的整体实力?

李 佳:未来市场瞬息万变,智能建筑只靠“外力”推动是不够的,行业企业必须在诚信、技术、质量、资金、人才、品牌等方面努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或核心竞争力,准确把握企业发展定位与方向,较为合理地实施“内联外张”,形成差异化发展,赢得新的市场份额。

智能建筑行业企业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行业的“立足智能建筑,面向智慧城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发展目标。进一步夯实智能建筑产业基础,做好“三个融合”(即建筑智能化技术与数据技术、智能化专业与建设各专业、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两手硬”(智能化工程实施与信息应用平台建设/都要硬)、“一主多业”、“技术+资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行业企业要树立“以项目类型为背景、以业态需求为核心、以各系统产品为基础、以整体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应用平台为支撑”的工程建设理念,将承揽的智能化工程项目建好、管好、用好,并能长期发挥作用。

主持人:协会对于智能建筑行业未来有什么设想和规划?

李 佳:北物联致力于做物联网产业创新生态的构建者,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服务。目前,北物联围绕公益、生态、产业三大维度构建了综合性、多层次产业服务体系,为会员单位提供战略、技术、市场、品牌、人才、资金多维度服务;帮助会员单位构建以项目为驱动,市场为导向的物联网细分领域产业小生态,推动物联网在各细分领域的应用落地;为各级政府提供从产业规划/到产业资源导入等一体化产业委托服务。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潜力极大,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其产业带动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因此,也是北物联重点关注与聚焦的领域,我们致力于整合汇集智能建筑产业链各方的优势资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智能建筑领域的产业生态,携手推动智能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渠道创新、组织创新。目前,万科、万达、首创、碧桂园等知名企业都是战略合作伙伴,为他们做了很多精准服务,未来北物联继续秉承开放共享、联合发展、协同创新、链接赋能的服务理念和不断创新思维及服务模式,打造一个智能建筑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完善的智能建筑产业生态圈一定会很尽形成,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必将进入快车道! 

主持人:对于河姆渡平台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李 佳:作为智能建筑产业互联网先行者,河姆渡在构建智能建筑生态圈,赋能建筑行业智能化升级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期待未来河姆渡能以开放、共赢的格局与不同的市场主体、商协会组织加强合作,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智能建筑生态圈。自2017年起,北物联与河姆渡已合作3年,双方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的紧密。作为北物联的秘书长,我期待未来与河姆渡的合作能够更加的务实与落地,除会展、论坛的合作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合作内容,比如华建刚董事长之前提到的共建供应链金融专委会等,从市场服务、项目合作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更深度的合作。

 

扫码看回放

 

  

 免责声明:
  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关于协会|北物联活动|会员服务|物联蜂群|创客空间|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电话:010-6609508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京ICP备17049596号

本站由制作维护 

公众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