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
自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以来,“数字经济”至今已累计4次被直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数字经济;2020年提出全面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2021年,则“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同时出现,并且增加了“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等内容。可以看到,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正不断演进。
此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数字经济部分单独列为一篇,规划纲要圈定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重点产业,并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这意味着中国将把数字经济的转型升级作为未来10年关键的机会窗口,数字经济将成为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部件。
北京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进入国际先进数字经济城市行列。浙江计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湖南则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产业聚集区和应用先导区。广东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力争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达7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55%,并为此将具体实施包括数字湾区建设在内的七大重点工程。山东到2022年,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重要领域数字化转型率先完成,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重庆力争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万亿级规模,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湖南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产业聚集区和应用先导区。
我理解的数字经济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信息化的装备与产品的制造,比如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这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但这只不过是数字经济的“小头”,而“大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数字经济是指利用数字化的工具形成的一种高效的经济形态,譬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社务,又譬如说实行了数字化转型和改造的各种实体经济:智能制造、现代物流、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等。
在工业场景中,物联网与工业软件结合起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将车间中的机器、工具和传感器连接起来,从而为流程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急需的生产可见性,帮助提高制造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提高机器利用率以及优化供应链。可以看到,工业互联网是通过技术解决痛点维度,先实现设备互联互通,再通过平台管理,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互联网从工业经济转向数字经济的重要路径。
从供给端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应用云化和平台化进展缓慢。工业软件服务商偏重线下服务,多数产品应用未实现微服务化的解耦与重构,在数据智能、敏捷开发、高效运营、移动协同等多项能力方面存在严重发展滞后。
工业互联网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产业支持力度,加速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的重点产业培育,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应用场景。
发展数字经济实际上是对现有经济秩序的重塑过程。过去市场经济无序的自由竞争导致市场的空间环境持续恶化,政府尽管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影响是不均衡的,而且行业企业各自为战,域内对抗;域外不同心。
而数字经济时代则是经济利益链条的重组,将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与威力,对于政府来说,规划目标、制定政策有了依据、项目可针对性实施、效果反馈及时;各行业、企业生存环境改善、质量科技良性竞争、后劲足;对于消费者来说,各种产品实价、可比、去除中间环节,利益得到保障,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一是必须要夯实数据信息的基础,即要统一信息数据的规则,开放公共代码;二是要找准自身的行业定位,锁定产业链、产品链、消费链环节,将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此外,积极融入到产业发展的生态当中,去弥补自身的短板。
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各地已经纷纷行动。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来说,政府政策的扶持是十分关键的,未来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深,数字经济发展将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政府与企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非盈利性组织它具有公信力、公正力,更加贴近市场,了解产业发展规律,我认为它才是数字经济建设的主导者,因此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行业协会要主导承担起这一使命,构建行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圈。
来源: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