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正值民间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个寓意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日子里,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在广电计量检测(北京)有限公司成功召开了北物联商业航天专委会筹备会。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邓中亮,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李莉,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助李良和,广电计量检测(北京)有限公司副总吴琼、总监蔡晨辉,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秘书长李平,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全生命周期绿色科技分会秘书长崔绪辉,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王佳伟,北京蓝凌星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长沙天仪研究院有限公司,苍宇天基(北京)信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傲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太宇星空探索科技有限公司,华翊博奥(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协贷(北京)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上深入探讨了北物联商业航天专委会的筹备与未来发展方向和助力我国商业航天事业迈向新高度的路径和方法。
会议伊始,秘书处单位广电计量对商业航天专委会筹备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广电计量作为重要第三方检测机构,构建起了一站式检测咨询服务,覆盖卫星制造等多环节,完成了多项重点卫星导航装备任务,建立起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专委会筹备过程中,积极联络各方资源,为专委会的成立搭建了广泛的合作网络,在组织架构设计、规章制度制定等方面为专委会的高效运作提供保障。随后,成员单位分别从企业自身业务开展情况和优势作了精彩发言,并对专委会提出了诉求,希望通过专委会能够搭建起行业链接网络,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商业航天产业持续壮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强盛奉献力量。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邓中亮校长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商业航天领域的“私享课”,从多维度分析了北物联商业航天专委会成立的必要性,为北物联商业航天专委会提出了宝贵建议并指明方向。邓中亮教授表示,商业航天作为新兴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应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在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跨界资源整合、产业汇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联合行业内企业,共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航天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在跨界资源整合方面,要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商业航天与物联网、人工智能、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广泛吸引更多商业航天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注重市场需求导向,链接多元化的商业航天应用场景,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最后,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李莉进行总结发言,对商业航天专委会的未来寄予厚望。她表示,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作为行业赋能平台,未来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专委会发展,携手权威专家学者、各大行业组织以及众多企业,深入开展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全方位聚拢人才,为商业航天产业厚植人才根基,搭建跨界交流合作桥梁,推动资源深度整合,激发创新活力,催生新兴业态。同时,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助力商业航天专委会迈向高质量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展望未来,商业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商业航天将在卫星通信、遥感监测、空间探索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北物联商业航天专委会的成立,将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跨界资源整合,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拓展产业边界;通过产业汇集,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我国商业航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商业航天专委会的发展也将服务于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北京在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