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作为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的核心活动之一,“物联网+量子信息技术学术交流活动暨量子技术优秀成果发布会”在北京正大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牵头主办,中关村量子信息产业联盟、北物联数字安全专委会、盈科北京等机构联合协办,以“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共探技术融合前沿方向”为核心初心,吸引了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及投融资机构的50余位嘉宾参会,旨在打破科研与产业间的信息壁垒,推动物联网与量子技术从实验室的“理论探索”加速迈向产业界的“实践落地”。
活动伊始,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李莉上台发言,她指出,物联网与量子技术的融合是当前科技领域的重要趋势,而通过理论研讨与技术交流明确行业发展路径、凝聚合作共识,正是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的“前站探索”。她在致辞中结合行业现状,展望了技术落地后的产业前景,字里行间传递出对行业未来的殷切期待,引发台下嘉宾强烈共鸣。随后,中关村量子信息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光子盒创始人顾成建接力致辞,他从产业生态视角出发,详细分享了当前量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包括技术突破节点、市场需求变化及政策支持方向,并介绍了联盟在推动产学研协同、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等方面的实践成果。这番分享让现场嘉宾对量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布局有了更系统、清晰的认知。
核心报告环节,两位嘉宾的前沿分享为与会者带来深度启发。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正安以《量子云算力赋能万物互联》为题展开报告。他结合物联网产业当前面临的算力瓶颈问题,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到落地路径,层层剖析量子云算力如何为物联网设备终端、数据处理环节提供高效支撑,不仅解读了技术融合的可行性,更指出这一方向将为物联网产业开辟“低延迟、高安全”的新赛道。随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祁宾祥带来《大规模离子阱量子计算测控技术发展与挑战》报告,他以离子阱量子计算的技术演进为主线,梳理了从实验室原型机到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脉络,同时直面当前大规模测控系统稳定性、成本控制等行业难点,用数据与案例呈现技术突破的方向,为在场科研人员与企业代表提供了宝贵参考。
专题报告与演讲环节,企业代表们聚焦技术商业化,分享实战经验。华翊博奥(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麟带来《华翊量子在离子量子计算和量子算法应用的进展》报告,他结合企业自身研发历程,介绍了在离子量子计算硬件优化、量子算法适配物联网场景等方面的具体成果,尤其分享了团队在推动技术与工业检测、智能传感等领域结合的实战路径,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商业化范本。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有限公司量子安全事业部总经理陈立权则以《量子密码开启物联网安全新纪元》为主题,针对物联网设备多、数据传输频繁带来的安全隐患,深入解读量子密码技术“不可破解”的核心优势——从量子密钥分发原理到与物联网通信协议的适配方案,生动阐述了该技术如何为设备终端、数据传输链路构建全方位安全屏障。北京中科国光量子科技有限公司CTO丁瑶通过《抗侧信道攻击:国光量子芯片的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演讲,聚焦物联网终端的安全漏洞,介绍了团队研发的量子芯片在抵御侧信道攻击方面的技术突破,为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护提供了全新技术思路。
优秀创新成果分享与颁证环节,北京洞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滕希国作为本次优秀成果代表,带来了《以低代码引擎驱动的服务现实资产(RWA)的量子安全级的区块链生态》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团队如何将低代码引擎的便捷性、量子技术的安全性与区块链的可信性相结合,打造服务现实资产数字化管理的技术生态,不仅展现了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创新实力,更提供了量子技术落地实体经济的鲜活范例。
为挖掘量子技术融合领域的优质成果,早在活动筹备阶段,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便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发起“量子技术优秀学术论文/成果”征集活动。经自主申报,最终确定北京洞量技术有限公司、华翊博奥(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国光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2项成果入选。颁证环节,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李莉与中关村量子信息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顾成建共同上台,为优秀成果获得者逐一颁发证书,见证这份属于科技工作者的荣誉。
自由交流环节,嘉宾们围绕技术落地难点、产学研合作模式、市场需求对接等话题展开讨论。这场集学术交流、成果展示、资源对接于一体的科技活动,不仅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更让大家看到了物联网与量子技术融合的广阔前景,推动了“融合、创新、安全”理念的传播,更为物联网与量子技术的产业融合注入新动力。未来,在各方协作下,这两大领域的技术融合必将加速推进,为抢占全球科技与产业制高点贡献中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