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中关村亦创商业航天联盟、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全生命周期绿色科技分会承办的“2025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商业航天)”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商业航天领域前沿学术成果与产业实践,汇聚学界权威、产业精英与政策代表等共计百余人参会,通过主题报告、成果推介、政策解读与资源对接等环节,全方位展现商业航天领域的技术突破、产业布局与发展机遇,为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

聚焦学术前沿,共话商业航天技术突破
会议伊始,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李莉在领导致辞中指出,商业航天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本次报告会的举办旨在凝聚学界与产业界智慧,加速前沿技术转化,助力商业航天产业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在行业前瞻环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一青带来《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组网——挑战与关键技术》的主题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地面移动通信存在大量通信盲区但相关业务需求迫切。她强调:“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是未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技术突破将为商业航天、应急通信、智慧交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
优秀论文成果代表报告环节,三位学界专家分别就卫星网络、星座路由与卫星信道模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享。清华大学天基网络与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姜春晓带来《NGSO卫星网络面向随机接入的自适应接入控制及资源分配方法》,针对非静止轨道星座用户与业务分布动态变化的特点,研究随机接入控制与资源分配,提出根据业务分布动态调整接入与业务传输资源。北京邮电大学助理教授姜蔚蔚的《复杂异构巨型星座高效路由技术研究》,围绕复杂异构巨型星座高效路由技术展开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留则在《低轨卫星星地信道模型研究》中,介绍了低轨卫星通信优势、国内外发展与标准化进展,分析其链路特点与测量难点,梳理经验型、统计性等四类典型信道模型。分享了团队在大/小尺度信道建模的研究成果与项目积累,并展望了场景库建立、高频段建模等未来方向。
产业政策与成果推介,赋能商业航天发展新生态
雄安新区与北京经开区分别从区域产业政策与布局角度,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政策动能。河北省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工业大数据中心工程师李明带来《雄安新区容城:商业航天新起点-容城产业政策推介暨双创大赛启动》,详细介绍了雄安新区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产业规划、政策支持与双创大赛的参赛要求。
在商业航天优秀成果推介环节,三家企业代表展示了商业航天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展。北京零重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治中分享《5G-NTN低轨互联网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探索》,介绍了公司在低轨卫星与5G网络融合方面的技术突破;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峰的《在轨实证 驱动星间激光通信创新》,展示了公司在星间激光通信终端的在轨测试成果;北京大航跃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辛哲奎带来《跃迁一号可重复使用火箭“筷子夹”回收技术进展及实践》,详解了国内首款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回收技术路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商业航天产业专班副主任杜亚宇介绍了北京经开区商业航天产业基本情况和产业培育举措。他指出,北京经开区正在紧紧围绕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和“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奋力建设中国商业航天聚集发展主阵地、世界航天产业创新新地标。热诚期待航天企业在北京经开区这一创新和改革沃土加大布局,集中释放新质生产力。热烈欢迎航天战线的企业家、科学家、创业者到北京经开区,携手走好航天新型工业化道路,共同谱写新时代航天人的奋斗华章。
成果表彰与资源对接,共筑商业航天合作新桥梁

会议最后,举办了“2025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商业航天领域)入选证书颁发仪式”,对在商业航天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中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与团队进行表彰,以此激励更多科研工作者投身商业航天前沿领域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航天工程大学等学术代表,月明星、星测未来、极光星通、大航跃迁、零重宇航、宇航推进科技等企业代表共20项成果登台领证。

本次“2025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商业航天)”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学术深度与产业活力,更搭建了学界、产业界与政策方的沟通桥梁。未来,随着前沿技术的持续突破与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在全球航天领域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