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6095089/13521200337
2605921796

  • 关于开展2025“物联网研发中心认证”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5“物联网研发中心认证”的通知

行业资讯

<< AIoT案例推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AIoT案例推介

物联网&智慧城市创新实践|中车慧衍工业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发布时间:2025-7-25 8:26:37   
分享到: 0

  

「为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广城市数字化转型先进经验,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赋能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测绘学会在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论坛期间,联合开展2025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征集200余个案例/成果,经评审筛选,最终发布60个优秀案例/成果,并将通过多渠道进行系列展示。诚邀各界开展合作交流,详情可咨询北物联李老师(联系电话:13521200337)。」

申报单位: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所属领域:基础建设领域

 

 

一、案例概述

 CASE OVERVIEW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传统工业领域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制造2025》《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国家战略文件战略强调了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特别是通过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在中车深入推进“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新格局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构建一个工业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对各类人工智能应用进行统筹管理和技术共享,是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目标和特点

  平台专注于构建全新开放的工业生态,为中车智能化建设提供全链路、全场景的平台支持。

  平台以模块化架构设计,提供标准化软硬件接口、工业专用算法库与低代码拖拽式开发工具,实现多场景快速部署,显著降低开发成本。

搭建云--端协同智能体系,形成“感知-分析-决策”闭环。

  同时优化流程调度策略与标准化接口,提供数据清洗、标注、脱敏等工具生成高质量数据集,自动完成版本管理和元数据生成。

  将各类智能体封装为标准化业务服务模块,基于标准化协议接口的能力开放体系允许外部系统通过API集成智能服务。

二、行业挑战

 INDUSTRY CHALLENGES

在中车深入推进“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新格局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快速迭代的人工智能和谨慎保守的工业领域融合困难,工业场景AI应用门槛高,复合型、跨学科人才稀缺,数据难获取、质量低,算法搭建复杂度过高;定制化程度高,小批量生产成本高,复杂环境适用性差,工业协议多种多样;行业壁垒高,传统工业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处于供需对接磨合阶段,双方认知不对等、需求没对齐。从企业应用角度来看,轨道交通行业的各个场景在人工智能应用上都涉及到数据处理、模型训练、算法优化等相似的技术环节。如果企业针对每个具体场景逐一开发智能应用,不仅会导致开发人员的大量重复劳动,还会造成开发成本的显著浪费;从AI供应商的角度来看,通用的AI模型往往并不能立即适配复杂的工业场景。总的来说,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着工业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工业系统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适配难度大、边缘端算力资源有限等一系列挑战。

三、解决方案与场景

 SOLUTIONS AND SCENARIOS

 

解决方案

  中车慧衍工业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解决了传统架构面临的硬件资源与业务应用紧耦合问题,形成“感知-分析-决策”闭环,为工业智能化建设提供全场景共性技术工具链。平台搭建标准化软硬件接口与云--端协同低代码拖拽式智能应用开发工具,构建开放共享的工业智能技术生态,为工业生产领域提供一站式云边协同的AI解决方案。

  功能1:低代码拖拽式算法流程设计与工业专用算法库

  平台提供开箱即用的工业专用算法库,支持零代码拖拽式算法流程创建,一键式自动化边缘部署运行,高实时计算结果可视化反馈,支持故障预测、调度优化等应用,提高运营效率。

  功能2:稳定高效智能数据集应用管理方案

  平台支持用户稳定高效地整合多源数据,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和实时性,实现数据高效治理,支持数据集的快速预处理与管理。

  功能3:云边协同的边缘计算、数采设备及其数据管理

  提供自研工业现场专用硬件设备,并提供标准协议灵活接入生态,通过物联平台与边缘计算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化维护,同时基于低代码系统,实现智能流式计算服务的集群化管理,实现云边协同的智能应用一键式动态部署。

  功能4:智能体应用与共性大模型开发设计方案

  支持AI模型与数据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标准化协议输出,同时支持零代码拖拽式建设可视化数据驾驶舱,实现数据快速可视化。基于计算集群动态资源管理的能力,将工业大模型集成应用于平台功能中,以动态弹性的资源调度,进一步支持大模型的应用与管理。

场景典型应用

  平台已在永济风电机组、大同电力机车、北京地铁怀北段通风机、重庆地铁服役评估等十余条生产线规模部署;司机行为监控系统进入北京、厦门等城市地铁;自适应悬挂与节能驾驶算法完成多线路实测,节能率提升 13%,舒适度显著提高。

 

四、成效及价值总结

 SUMMARY OF EFFECTIVENESS  AND VALUE

 

  中车慧衍工业智能开放平台致力于融合最新科技成果,立足于智能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前沿。这不仅将提升关键工业领域的技术水平,而且将从一定程度促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更高效的生产流程、更强的系统性能和更广泛的技术普及,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平台基于前沿的模块化可拖拽技术与最新图形界面开发技术,构建低代码云边端协同智能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应用流程,在技术上推进自主前端技术,以及模块化可拖拽图形技术的研究。平台基于高性能分布式、并行计算等技术提供算法工具箱,对用户自定义跨语言编程提供支持,并且可构建通用工业应用流程,减少重复开发。平台提供简洁明了流程设计和数据处理工具,能够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平台在多个场景进行验证测试,一方面可以提供直观且量化的效果评估,另一方面,与多个单位合作可以促进企业间的深入交流,为未来大数据与模型互通奠定基础,指导工业应用向着更加智能、安全、经济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
  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关于协会|北物联活动|会员服务|物联蜂群|创客空间|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电话:010-6609508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京ICP备17049596号

本站由制作维护 

公众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