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广城市数字化转型先进经验,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赋能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测绘学会在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论坛期间,联合开展2025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征集200余个案例/成果,经评审筛选,最终发布60个优秀案例/成果,并将通过多渠道进行系列展示。诚邀各界开展合作交流,详情可咨询北物联李老师(联系电话:13521200337)。」
CASE OVERVIEW
1.1 背景
近期,国家及地方政策表明将支持具身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重点培育科研、工业、商业服务等应用场景。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座舱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载体,应满足人们对驾乘体验的更高要求。打造“能与物理世界智能互动”的具身交互系统,已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尽管LLM赋能的人机对话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但现有座舱依赖GUI等传统交互范式,制约了人机交互的带宽和效率,也难以支撑复杂操控。针对上述问题,具身交互智能座舱实验平台应运而生。
1.2 目标
完善具身交互智能座舱实验平台的产品体系,利用具身智能交互技术打造差异性、先进性的概念验证应用,推广到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行业。
1.3 特点
图1 多通道具身交互智能座舱实验平台架构图
INDUSTRY CHALLENGES
SOLUTIONS AND SCENARIOS
具身交互智能座舱实验平台包含自底向上的“感知-主机-通信-算法-智能-框架-界面-座舱”八层体系(参考图2),包含多通道融合交互框架基础中间件、“人-机-环”一体化多模态数据采集系统以及高保真实车座舱试验系统 3 项主要成果。目前,重庆理工大学已经引进并正在建设具身交互智能座舱实验平台。该平台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科教产融合载体,实现了前沿技术育人、关键科研攻关与转化、校企协同产业赋能、仿真场景技术验证等作用。在教育方面,重塑了教育生态,推动课程内容前沿化(融入汽车电子/控制/网联)、实践能力核心化(强化项目实操)、学科建设交叉化(融合多领域)、科教协同融通化(科研反哺教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核心竞争力。
图2 具身交互智能座舱实验平台-八层体系组成图
图3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场景图
①通道融合交互框架基础中间件
图4 多通道融合交互框架信息处理示意图
②人-机-环”一体化多模态数据采集系统
图6 舱驾一体化的多模态数据采集平台示例图
③保真实车座舱试验系统
图10 仿真驾驶视景的多屏显示能力
SUMMARY OF EFFECTIVENESS AND VALUE
具身交互智能座舱实验平台具有模块化软件架构、定制化仿真测试、全栈式化数据支撑等特点。平台的核心软件——多通道融合交互框架基础中间件以微服务架构为基础,将可复用的交互融合处理逻辑与易变的操作流程解耦,具有模块化灵活扩展的优势,可支撑研发人员快速构建交互设计原型系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测试成本。平台的测评基础——定制化仿真测试能够自主构造驾驶任务中的角落用例(例如窄道博弈、紧急避障等小概率危险场景),可支撑车企、高校或测评机构进行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验证,加速人车共驾或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的研发周期。平台的数据底座——全栈式数据支撑体系可实现车载及工业场景下多模态数据的高效采集、同步传输、实时存储与跨模态分析,支持从原始数据到可视化决策的全流程管理。可为人机共驾、工业机器人等具身交互场景提供高一致性数据,推动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分析与协同能力升级,助力具身技术落地。在实际应用中,面向智能座舱的具身交互技术可降低驾驶员的操作负担,提升司乘安全和体验。将其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结合,可实现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实时数据交互,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将其应用于智慧家居、低空经济等,可探索与相关企业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推进具身交互技术标准的建立。
申报单位: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