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6095089/13521200337
2605921796

  • 关于开展2025“物联网研发中心认证”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5“物联网研发中心认证”的通知

行业资讯

<< AIoT案例推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AIoT案例推介

物联网&智慧城市创新实践|多功能3D打印毫米波器件与天线

发布时间:2025-7-28 9:33:50   
分享到: 0

  

「为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广城市数字化转型先进经验,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赋能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测绘学会在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论坛期间,联合开展2025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征集200余个案例/成果,经评审筛选,最终发布60个优秀案例/成果,并将通过多渠道进行系列展示。诚邀各界开展合作交流,详情可咨询北物联李老师(联系电话:13521200337)。」

申报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所属领域:智能制造领域  
一、案例概述

 CASE OVERVIEW

  以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和智慧车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正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面对无线信号高速率、大容量与高探测精度的需求,毫米波技术凭借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分辨率等优势,已成为支撑多样化智慧城市场景的关键物理层解决方案。作为毫米波系统的核心前端,以天线为代表的射频无源器件承担着信号传输、收发与干扰抑制等关键功能。本团队依托先进的3D打印智能制造技术,突破传统“分立—组装”式无源元件架构,构建了多功能、高集成度、低成本的毫米波器件与天线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机械加工与印制电路工艺,3D打印在结构设计灵活性与功能集成能力方面更具优势,且制造过程中无需使用腐蚀性化学试剂,不产生废气、废水、粉尘和噪声污染,具备显著的绿色环保属性,契合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目前,该成果已面向智慧城市核心应用场景开展系统研究,涵盖电磁理论、全波仿真设计、3D打印工艺适配与阵列性能测试等环节,已成功研制多功能毫米波器件与天线样机15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成果转化2项,发表SCI论文12篇,荣获各类论文奖项与研究生科技竞赛奖项共8项,展现出科研创新能力与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1-1研究内容

1-2多功能3D打印毫米波器件与天线样机

 

二、行业挑战

 INDUSTRY CHALLENGES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无线系统对信号的传输速率、系统容量与探测精度提出更高要求。传统低频微波系统受限于频谱资源,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对高速、高精度无线通信与感知的需求。毫米波技术凭借大带宽、短波长和低时延等优势,正成为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技术支撑。然而,毫米波系统中的射频无源器件普遍采用单功能分立结构,依赖传统机械加工与人工组装,存在制造周期长、装配误差大、系统集成度低与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支撑智慧城市对设备小型化、高集成与低成本的现实需求。此外,传统加工方式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粉尘与噪声等污染,不利于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亟需面向智慧城市的多样化应用场景,发展集多功能、高性能与绿色制造于一体的新型毫米波射频器件与天线设计与制造方法,推动行业技术革新与工程落地。

三、解决方案与场景

 SOLUTIONS AND SCENARIOS

  (1) 针对现有毫米波阵列天线在辐射效率、带外抑制能力方面的不足,申报团队提出一种兼具高效率、增益滤波与特殊波束成型能力的毫米波阵列天线设计方案。申报团队研究了融合谐振模式与传输零点的阻抗与模式匹配方法,构建了实现功率分配、滤波、耦合等馈电网络拓扑。结合多波束、和差波束与涡旋波束的特殊波形辐射的馈电网络幅度相位关系,创新设计集成滤波特性的波束形成网络。其中,多波束阵列天线可用于大范围高增益的波束覆盖快速扫描;和差波束阵列天线可用于雷达探测精准定位;涡旋波束阵列天线可用于超高容量的无线通信。所研制的阵列天线在工作频段内表现出高增益的辐射,同时在带外实现了迅速衰减,提高了抗干扰特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基于滤波巴特勒矩阵的多波束阵列天线、基于滤波比较器网络的和差波束天线、基于滤波轨道角动量网络的涡旋波束阵列天线。

  (2) 针对传统圆极化阵列天线主要依赖辐射单元实现圆极化,极化纯度受限、馈电网络集成度不足及对制造误差敏感等问题,申报团队提出了一种在馈电网络层面实现圆极化特性的毫米波阵列天线设计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基于谐振腔网络并结合顺序旋转馈电幅度—相位关系的滤波馈电网络设计,以及融合传统比较器网络与顺序旋转馈电相位的顺序旋转比较器网络设计。所研制的圆极化天线在工作频带内展现出极高的圆极化纯度。

  (3) 针对现有毫米波阵列天线多采用二维集成架构,难以充分利用垂直空间,从而制约了天线结构的紧凑性与多功能集成,申报团队面向具体应用场景,充分发挥3D打印在垂直集成与复杂构型成型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兼具高性能与结构紧凑的双频共口径阵列。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面向智慧车联网通信与感知一体化的双频双极化共口径阵列天线设计,面向弹载引信应用的跨频段锥状波束共口径天线设计,以及面向卫星通信与深空探测的双频双圆极化单脉冲馈源设计。
四、成效及价值总结

 SUMMARY OF EFFECTIVENESS  AND VALUE

  研究成果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多功能毫米波共口径无源封装元件设计理论与实现技术”。项目成果“面向智慧车联网的3D打印通感共口径阵列天线”获杭州市滨创低空立体交通系统概念验证中心首批概念验证项目、2023年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北赛区选一等奖; “面向卫星通信的3D打印自跟踪毫米波阵列天线”获2024年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2025年“思仪杯”全国微波毫米波设计大赛二等奖、2025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特等奖。

  研究成果实现工程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专利成果“一种基于三维全金属SSPP结构的漏波天线”实现技术转化,专利转让费120万元,应用于西安航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批量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跨频段共口径空频域3D打印滤波天线”技术应用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二研究所的某型远程制导火箭弹引信系统,可显著抑制干扰信号;“高集成低损耗3D打印功能融合馈电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承建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桦甸120米射电望远镜、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可明显提升系统性能、降低制造成本。

4-1 申报团队所获代表性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关于协会|北物联活动|会员服务|物联蜂群|创客空间|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电话:010-6609508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京ICP备17049596号

本站由制作维护 

公众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