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广城市数字化转型先进经验,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赋能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测绘学会在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论坛期间,联合开展2025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征集200余个案例/成果,经评审筛选,最终发布60个优秀案例/成果,并将通过多渠道进行系列展示。诚邀各界开展合作交流,详情可咨询北物联李老师(联系电话:13521200337)。」
一、案例概述
CASE OVERVIEW
INDUSTRY CHALLENGES
SOLUTIONS AND SCENARIOS
“汉石桥村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是以数据为核心、以服务为导向,搭建多功能集成化的现代化治理平台。并在平台基础上研发了多个子系统,覆盖党建、产业、治理、文化、民生等领域,形成相互协同的智能化服务网络。
(1)新型基建:打造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全息数据底座
通过无人机航拍等方式采集真实场景数据,生成村域范围内的三维实景地图,涵盖建筑、道路、农田、水域、植被等要素。并整合乡村多维度业务数据,包括人口、土地、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党建建设、基础设施(如摄像头,充电桩、停车位、垃圾站、路灯等)、网格化治理等,形成一体化全息数据底座,基于三维实景地图直观为乡村治理和发展提供核心决策数据支持。
(2)智慧党建子系统
依托大数据与云技术,构建党建工作数字化平台,实现党组织活动在线管理、党员发展情况、党员积分管理、三会一课、党建成果数据化展示。提升党建工作的透明度与科学性,推动党群关系更加紧密。
(3)数字治理子系统
围绕社会治理需求,建设事件上报、协同处理等模块,实现多部门联动治理。通过移动端“集心言”上报及物联网设备监测等方式,实时收集和处理治安、环保、民生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事件处理效率,确保村域治理精准高效。为了激发各参与方的积极性与持续性贡献,系统引入积分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在系统内兑换实物奖励、服务优惠,还可以在村内获得一定的荣誉和优先权益。鼓励村民、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4)产业振兴子系统
通过产业地图、产业分析、政策推介等模块,将汉石桥村的各类产业资源进行可视化展示,包括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域、农家乐分布、旅游景点位置等。投资者可以通过地图直观了解乡村的产业布局和资源分布,快速找到感兴趣的投资项目。系统也为本地的企业和农户提供了展示和推广的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推动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4)乡风文化子系统
聚焦乡风文明建设,搭建以文化传承与精神塑造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化展示村史村志、历史变迁、民俗风情、文化活动、传统技艺、典型人物事迹等方式,促进和谐村风民风的形成,助力文化传承和发展。
(5)便民服务子系统
SUMMARY OF EFFECTIVENESS AND VALUE
平台自投入应用后,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助力乡村直观全面了解家底情况。帮助乡村合理有效整合资源、环境、文化及政策等信息,并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管理。其次,挖掘一村一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三维实景直观展示乡村,吸引了上级政府、企业和投资商关注,引入休闲农文旅、苇编艺术工坊等项目,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再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村庄治理模式,实现了村务管理、环境监测、治安防控等智能化应用,提高了治理效率和透明度,增进村委与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信。第四,乡愁记忆与文化传承。平台以数字化形式记录乡村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让村民留住乡愁,也让外来游客深入了解乡村文化,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助力乡村运营。为保障数字乡村在汉石桥村有效落地实施,特汇集地方政府、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以及专业公司等多方资源,成立了“汉石桥数字乡村基地”。基地采用“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农文旅、研学活动、健身休闲等丰富的应用场景服务支撑乡村的运营。
|